手機安全措施: 改變手機設定
空氣導管耳機 (圖/EMFWise)
- 回到家的時候,建議將智慧型手機接上有線網路。若你的電子裝置支援USB-C、Lightning或Micro-USB接孔,可以嘗試尋找 適合的多功能RJ45轉接器。 若能有線上網,就可以關閉行動數據,Wi-Fi等設定選項。
- 若沒有有線網路的選擇,但有Wi-Fi,可以嘗試關閉行動數據、5G、藍芽等其他設定選項。 有時候,行動數據的電磁波強度會遠超過Wi-Fi的強度。
- 因為廠商可以在距離身體跟頭腦不同的距離來測量 SAR 值,沒辦法真正使用 SAR 值來比較不同廠商的手機。 另外,同一支手機,在不同的設定下,或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不同的電磁波強度。
- 有些應用程式會讓使用者設定自動同步處理時間。
- 擴音機、耳機和簡訊可以讓我們增加與手機的距離。
- 若 要使用「行動數據」或 Wi-Fi,建議只短暫地用來下載新訊息,接受之後,馬上關掉「行動數據」或 Wi-Fi, 在離線的情況下繼續閱讀剛下載的訊息。
- 睡覺時,建議開飛航模式或者置於遠處。 當訊號很弱,手機通常會提高輻射。 建議在這時,也應切換成飛航模式 。
你手機是否不斷地在發出訊號? 看你的手機設定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即使我們不在滑手機或進行通話的過程中,我們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也可能會不斷地抓新資訊,如電子郵件、簡訊、等等。 幸好,為了減少或關閉無線傳輸,我們可以改變手機的設定,如切換成 "飛航模式" 或關閉 "Wi-Fi"、"移動數據"、"行動網路" 及 "藍牙"。 藉著第三方插件(thirdparty widget),有些安卓手機甚至有自動同步間隔("Autosync" interval) 或者限制"背景資料"的選項。
每一款手機都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地方,接收訊號強度也不一致。 因此難以知道哪一型手機和哪一些功能會讓你所處的環境是在最少和最弱的發射訊號之下。 通常,最基本的行動通話方案有待機模式(standby mode), 也就是說,除非你在打電話或發簡訊,它不會不斷地發送訊號。 然而, "移動數據" 及 "Wi-Fi" 卻可讓你不斷地接觸到無線電磁波,但要看手機在使用哪些應用程式(APP)。 為了了解我們手機不同的選項會如何影響高頻電磁波的強度和接觸時間,我們必須使用測量器。 這樣可以知道哪些設定中的選項使用較強的高頻電磁波和哪些會讓手機較低頻率地發出訊號。 這樣我們才可以選定最適合的對策。譬如,若「移動數據」比Wi-Fi強,若有Wi-Fi的訊號,寧願開啟Wi-Fi也不必開啟「移動數據」。 若不需要上網、只需要電話和SMS簡訊,也可以關閉手機的Wi-Fi和「移動數據」。
蘋果手機的步驟
- 不需要網路,只需要通話和SMS簡訊的時候,建議關閉 "Wi-Fi"、"藍牙" 及 "行動網路。" 為了通話和SMS簡訊的功能,也要關閉 "飛航模式"。
- 晚上,不需要所有通訊的時候,建議開啟 "飛航模式"。 若在接收訊號很弱的地方,手機會使用較強的發射訊號。 在這個情況下,也可以使用"飛航模式",只偶爾關閉"飛航模式",看有沒有人送簡訊或打過電話給你。
安卓智慧型手機的步驟
- 若要到設定 主選單, 從上面向下滑動,再點選齒輪圖示。
- 若只需要通話和SMS簡訊,不需要網路,先確定沒有開"飛航模式" (設定 > "飛航模式") 再取消勾選"行動數據" (設定 > 瀏量監控 > 行動數據)。 我們也可以關閉 "Wi-Fi" (設定 > Wi-Fi), 只偶爾開一下看有沒有新的訊息或下載訊息然後再關閉。
- 若要開啟"飛航模式", 先到設定 > 飛航模式 然後開啟飛航模式. 一個飛機圖示就會顯示在螢幕上方。
其他安卓智慧型手機的選擇
- 另外,若有安卓智慧型手機,可以到"設定"→"資料用量" 查看不同應用程式的頻寬傳輸量. 為了限制該應用程式,可以按下該應用程式,然後勾選「限制背景資料」。 但這個選擇只限制行動數據,不限制Wi-Fi。
- 若有安卓智慧型手機,也可以到Google Play 商店下載讓你設定自動同步間隔(Auto-Sync interval)的應用程式插件(widget)。 這個自動同步間隔讓你設定每隔多久才去抓一次新訊息。 這樣,就像自己設定待機模式。 這個自動同步間隔越長,我們接觸背景電磁波的時間越短。
平板電腦的步驟
有些聊天應用程式一值在抓新訊息。 因此,最好要關閉 "Wi-Fi" 及 "行動數據" 或開啟 "飛航模式"。 你可以選擇只短暫地開啟 "Wi-Fi" 或 "行動數據" , 然後離線閱讀剛下載的訊息。
參考資料
- 行動電話問題 環保與人體健康組織(Environment & Human Health, Inc.)
- 《Disconnect》, Devra Davis 一本有關手機與健康的書
- 手機與腦瘤的15個擔憂《Cellphones and Brain Tumors: 15 Reasons for Concern: Science, Spin and the Truth Behind Interphone》
- GQ雜誌, 2010年2月 — 《提醒;你手機對健康可能有危害》(Warning: Your Cell Phone May Be Hazardous To Your Health)
- 《American Trial Lawyer》雜誌, 2008 — Illusion & Escape: The Cell Phone Disease Quagmire
- 手冊